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打个比喻的话本剧整体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去博物馆美美地看了一顿走马关花,我大受震撼为中华文化泫然欲泣,不过走出博物馆回到日常生活却又感觉自己什么知识也没得到,但是没关系我受到了薰陶。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部剧是我在看的时候一直激动到流泪,看过后却也很容易抽离。我想一个原因可能是我本来就难和不得志这种感情共情,另一方面是舞剧着重展现的是图的方面,着重表现绘制过程和画作内容,更侧重于千里江山图本身而非王希孟的浮沉。或者说是舞剧并不注重情节连贯叙述甚至几乎没有用到语言,全靠意会,不想言传。好处是多义性更强,剧目更美。但同时也导致渲染共情的能力下降。一个剧目如果在第二天还能时不时让我萦绕在那种氛围之中的话,我会觉得它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这个虽然也很优秀但实在不能让我一直魂牵梦萦。 不过无论如何作为音乐剧很值得一看。剧的设计很多巧思,也真的很美,再配上音乐。。。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完美地诠释了何为“如诗如画”,舞台布景如同卷轴,随着舞台旋转,画卷的展开,展卷人与千年前的希孟就这样由画卷上的一方方鉴藏章,透过画卷连接了时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北宋“千里江山”便呈现于每一个展卷人眼前……
观众点赞评价: 今天必须要夸东方演艺集团的《只此青绿》,从舞蹈到服化道再到配乐灯光几乎可谓完美,少年王希孟的意气风发,苦心孤诣,都被诠释得相当到位,可惜这位演王希孟的小哥不是A角,以致我最后都无处去寻他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上高中时写作文也写过小王和他的《千里江山图》,那时觉得最难得的是他能将千里江山缩于尺幅,但其实远不止如此,其难得在于这样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可能未曾远离过汴梁,然千里江山却又在他的笔下,身在斗室,却能神游千里,而他的神游千里,又成了千年流转的余韵不绝。时空重叠,王希孟的画,就不只是千里,更是千年。而我华夏江山,亦不仅仅是千里幅员锦绣无双,更是千古至今,绵延不绝。这是艺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价值。 另外说几点很好玩的,北宋画院的男孩子全员粉色,太俏了好嘛。我们南通大剧院的这个剧场四面八方全是金属,好家伙,把手机信号屏蔽得严严实实。最后的气氛真的太好了太好了,演员谢幕谢了两次,真是我看过气氛最好的一部剧。还有人家的相机又被扣下了(嘤嘤嘤)。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能写得太多太多了,姑且写着么一点吧。
“千年过后,你笔下的青绿仍旧明艳,而你依然是那个十八岁的少年。”全剧最戳我的点:展卷人与希孟共同比划山川蜿蜒的动作居然首位有呼应,结尾这一动作在画卷两端再次重现,是穿越时空后同行者的共鸣与惺惺相惜 每一次静止相望,每一次画面切割让三个时空相遇,每一次希孟与展卷人的“背对背拥抱”都让人不自觉地被牵动。从【唱丝】【寻石】再到【习笔】【淬墨】最后终于【入画】其中凝聚了多少锤炼研磨,又经历了多少次灵感乍现与枯竭,创作者在自我挣扎与不被理解后洋洋洒洒的起笔落笔最后终成传世之作。 大家都熟知的春晚选段美的不用多说,中轴看群舞、舞台调度和画面整体呈现效果都很清晰。虽然看不太清演员的表情,但他们的情绪甚至呼吸还是可以感受的到(如果有机会买到池座就更好了,不过抢到全场性价比最高的位置也很幸运哈哈哈 喜欢所有的谢幕,热烈、蓬勃、有生命力,能真心感觉到演员和观众对舞台的敬畏之心。最后就是!张翰太“灵”了!把少年的清澈呈现的超级流畅自然,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
票价:100 起
地址: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