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中文版
在剧场与古典音乐再次相遇,拉赫玛尼诺夫在第一交响曲演出失败后,沉寂了三年,而后创作出了第二交响曲,且注明了献给达利,看起来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存在怎样的联系,这部剧演绎了一种很美好的可能性——两个人如何在朝夕相处中互相敞开了彼此的内心,并找到各自的心结,与自己也与世界和解。
还是同样的卡,这次换了左边视角,三老师的达利还是非常稳,柴可夫斯基也还是辣么妖娆,小蒋状态感觉不是最好,好像感冒了?声音有点紧……感觉这轮两位的情绪都相当饱满而强烈,在台上几度泪流满面,入戏非常。
似乎比上一轮多了一两段,歌词也有所调整,但是有些用词貌似比较艰涩,所以时不时需要看字幕比如“乐思”
以现场钢琴独奏和弦乐六重奏完美呈现拉氏美妙旋律
当古典乐遇到音乐剧,走进天才音乐家的内心世界
在悲剧的尽头,奏响希望的乐章。

演出介绍:
当古典乐遇上音乐剧,会碰撞出怎样的舞台惊喜?
今年,贾凡和刘阳领衔主演的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将登陆北京。作为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的第三部作品,《拉赫玛尼诺夫》延续“小而美”的精致路线,以独特的古典质感和偶像气质呈现了一部“闭上眼睛欣赏,也能值回票价”的音乐剧。
自2018年首演以来,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四度在上海上演,先后在上剧场及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39场,并于2019年及2020年全国巡演季前往全国16座城市,共演出37场……迄今共上演76场演出,斩获众多观众的喜爱,并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剧情梗概:
讲述天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失落的3年时光”!
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然而在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劣评如潮,令他深受打击,并陷入了为期三年的精神崩溃和创作停滞。直到他遇到了心理治疗师尼古拉·达利,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古拉·达利。这部音乐剧讲述的便是发生在这三年间的故事——深陷于绝望和消沉中的音乐家重新振作,以现场演奏的美妙乐章温暖你的心灵!

本剧看点:
1. 韩国原版现象级火爆,精心打造“小而美”音乐剧
原版《拉赫玛尼诺夫》是首演于2016年的韩国小剧场音乐剧,曾以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成为现象级作品,在韩国最权威文娱资讯网站Interpark的评分高达9.5,并斩获当年多个重磅奖项。
《拉赫玛尼诺夫》是罕见的、大胆使用古典音乐改编成音乐主题的音乐剧,制作出品方上海文化广场引进这部剧,希望通过这部有温度、有深度、有质感、有情怀的音乐剧,把更多面的艺术理念展现给观众,用“小而美”的制作,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让古典音乐不再“高冷”。

2. 贾凡、刘阳领衔主演,唱功与演技实力担纲
出身于音乐世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这是歌剧演员贾凡的优秀简历,而现在斜杠青年又多了一重身份——音乐剧演员。2018年,他参加湖南卫视声乐竞演节目《声入人心》而为大众所熟知,主要表演作品有音乐剧《九九艳阳天》、《贝多芬》和《摇滚浮士德》,音乐会《凡之声——贾凡音乐会》和巡演版《声入人心》。在剧中他饰演心理医生达利。
刘阳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后进入北京大学音乐学院就读硕士,这也为他斜杠青年的身份——演员、导演、音乐指导、歌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乐剧代表作有《海棠·秀》《Q大道》《我,堂吉诃德》《美女与野兽》《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烟雾》《面试》等。在剧中他饰演音乐家拉赫。
两位实力演员,都与音乐和戏剧有着不解的缘分,期待他们精彩诠释拉赫与达利那段令人动容的岁月。
3.悲喜交错,邂逅生命中的温暖与救赎
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选取了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人生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著名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诞生的过程。瓶颈时期的天才作曲家遇见看似洒脱的心理医生,在悲喜交错的舞台演绎中,讲述生命中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希望。
至暗时期的人生,用音乐和严谨却不失幽默的言语演绎,轻松与沉重的心情并存,有笑有泪的体验将带来许多人生新思考。
互相救赎的人生中,谁才是真正的“病患”,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的理解。

4.钢琴&弦乐六重奏,拉式旋律流淌音乐剧独特气质
韩版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将拉氏旋律融于流行曲目,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现场伴奏,使《拉赫玛尼诺夫》呈现出一般音乐剧少有的“古典气质”。
中文版保留了音乐的质感,现场伴奏的弦乐四重奏扩充为弦乐六重奏,音乐更立体和更丰富,同时沿用了韩国版古典写实风格的舞美,重现精致视听。在现场,观众可以听到拉赫玛尼诺夫著名的曲目贯穿全场,就算闭上眼倾听,也是一场美妙绝伦的音乐会。
5.“曲谱”舞台,浸入拉赫独特世界
《拉赫玛尼诺夫》的舞台打造充满音乐元素,天花板上所有张贴的曲谱都来自拉赫的创作,有被卷成圆筒的,有紧贴墙面的,也有看似悬浮飞扬起来的,为观众打造了一片“疯狂音乐构思”的拉赫世界。
第四轮巡演的定妆照也是打造了废墟背景,残破的剧院,残破的音乐厅,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当精神上已经变成废墟的拉赫,遇见救赎他的达利,看心理医生如何重建心灵的殿堂,并且脱离自己的人生废墟。
主创解读:
“这部剧讲述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最平凡的关系变化——陌生到熟悉,破裂到相互治愈。因为真正能够让我们搭起桥梁的是平凡的内心,真正吸引我们的是内心,真正创作出伟大音乐的也是内心。”
——导演高瑞嘉
“比起遵从既有的古典乐结构,我们选择了更接近于音乐剧曲目的做法,在编曲上也区别于传统古典乐谱的做法,与剧情结合——设定感性动线之后再进行创作。”
——作曲JIN WOOK, LEE
“做戏和选戏,我们是有标准的。所选作品的戏感和美感,如不能独属于现场,便不可取。拉赫的音乐,既高级,也通俗。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与戏剧质感,让《拉赫玛尼诺夫》与众不同,也让音乐剧的格调走向了高处。”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本剧艺术监制费元洪
媒体评论:
《拉赫玛尼诺夫》把古典音乐的精华浓缩成音乐剧,带你入门!
——《文汇报》
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所呈现的是无可取代的现场体验,是独属于戏剧舞台的艺术珍宝。
——《外滩画报》
年少成名的音乐家一蹶不振,在逆境和绝望中苦苦挣扎,这一主题穿越百年,竟透视出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
——《新闻晨报》
主创团队:
艺术监制:费元洪
导演:高瑞嘉
复排制作人:郑听雨
复排音乐总监:方子翔
作曲:李镇旭、金宝兰
剧本&歌词:金猷贤
中文歌词:甘世佳
剧本翻译:赵睿
音响设计:于乃坤
灯光设计:孙明
造型设计:丁诗芸
定妆照拍摄:郑天然
剧照拍摄:尹雪峰 郑天然
昨晚去看了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回家后开始听《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曲子真的不适合晚间来听啊!——看了下时间都已经过了零点,毫无困意,越来越清醒真要命......灵机一动,换了大提琴版的《练声曲》——大提琴是我钟爱的,终于可以缓缓入静。
也许有些乐迷会喜欢拉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彻夜祈祷曲》(据说是拉赫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我是更不敢在晚间尝试了。混杂着凌乱思绪的小(梦)记(话),想哪说哪,还请见谅。
中文音乐剧目前我只看过三部《我,堂吉诃德》《长腿叔叔》和这部《拉赫玛尼诺夫》。恰好《长腿叔叔》看到的卡司也是饰演达利的施哲明,他这次给我的印象更好了,一人分饰三角(心理医师达利、拉赫的恩师茨维列夫和柴可夫斯基),表演很自然,唱功稳定,声音悦耳,全场最有喜感的几个桥段都在他的身上展现。
此剧是双男主,主演拉赫的周可人看着略有点娇小(现实生活里的拉赫是身高近两米,拥有一双巨大的手掌——轻易就能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一般钢琴家能演奏十度已经很了不起。更不用说拉赫本人还是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他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常被称作难度最高的钢琴演奏曲,难怪有人说拉赫弹奏自己创作的音乐是举世无双的。),音色和唱功还是挺好的。个人感觉他在表演学生时代拉赫的时候相对于成年以后,神情气质更贴切一些,包括紧张到不由自主揪着裤边的小动作设计都不错。
前不久刚看过蒋奇明演出的《杏仁豆腐心》,我大概能猜想到如果是他演拉赫的样子,相信是各有千秋,留待下次有机会时验证啦。
必须要赞一下现场小乐队(特别是现场钢琴)的设计,跟音乐家故事的主题巧妙融合,也能够为观众的体验增色。(当然,要是演出场所的硬件设施音效好就更赞了),本场的钢琴演奏者 就很抓我的眼球,有几次我是举着望眼镜在注视他来着——自我检讨一下,其实只需静静聆听就好了,为什么要盯着看呢?)
下面的部分涉及到剧情,介意的同学请绕行。(好在现场音乐剧的精彩之处,通常并不是剧情啦。)
在我看来,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经历是很传奇的(简直是励志和八卦素材齐飞),本剧仅仅选取了一个时间节段——拉赫在钢一演奏会不如意之后,陷入低落抑郁的三年时间,得到达利医师(也是业余音乐家)的帮助,终于穿越困境的故事。
有时候成就我们的,恰恰也会限制我们;按照本剧的情节,引发拉赫抑郁(或者说有点严重的神经衰弱)低落的两个主要原因:他师从恩师茨维列夫艰苦训练直至决裂累积的心理压力——其实很多是沟通不畅和理解角度的问题造成,并非本质上的隔阂;更加幽深的心结是源于幼年拉赫姐姐因病离世的复杂心绪。
(请允许我再啰嗦一下现实中的情形是:其实导师茨维列夫非常偏爱这位天资过人的弟子。拉赫确实曾与他的导师闹翻过,但是时间并不久在他毕业时两人已经冰释前嫌,他获得的金质奖章就是包括导师在内的评委团一致通过颁发的。导师还赠送了自己的金表给拉赫,拉赫一直珍藏着老师的礼物;
拉赫是有一位姐姐艾伦娜,也热爱音乐,还有一副好嗓子,她的女低音极富表现力,经常为弟弟的钢琴演奏伴唱。正当她在莫斯科歌剧院开始演唱生涯的时候,却患上了恶性贫血症,并因此而离世。从此,拉赫只能在思念中缅怀姐姐美妙的歌声。)
很有意思的是,医师达利其实也有类似的困扰,同样渴望得到某些关键人和世人的认可,他来协助治疗拉赫的动机中也包含着自己的私心。在陪伴拉赫走出心里阴霾的同时,达利也面对了自己的内心,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可以说两个人都在学习穿越自己的生命课题。他的倾听和同在,支持着拉赫穿越了自己的暗夜,拉赫也像一面镜子,令达利发现了自己的内心阴影,他变得更加打开和深入,得以从更广阔的心灵世界汲取源力。
剧中并没有展现很多关于具体治疗的情节,貌似就是催眠疗法和心理暗示之类的方法,但是我猜比起具体方法,更加重要的本来就是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这些才是打开心门和获得力量的神奇钥匙。路最终都是靠自己亲自去走出来的,只不过恰逢其时的(多一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会帮助我们立足于积蓄自己的信心和力量,这是穿越所有困难/顺境/考验的题眼。
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还都是跟沟通有关啊;
只有有效的沟通,才可以消融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隔阂、愤怒,有机会了解他人心中的苦楚,才有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和疗愈。
最后,感觉本剧还可以提升之处:一是编曲似乎缺少能够点睛的曲目,让人观演后还能不断回味的歌曲(当然这个期待还是很高的,不容易达到);中文唱词的翻译也不够精巧,似乎缺少一些唱词本身的美感和韵律,而不是只完成翻译和叙事的功能性。
在剧场观众里,看到了好多的年轻女孩,演出后还有主演签售活动,这也是音乐剧迷妹们的现场福利吧。希望随着巡演和不断打磨,这部剧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中文版